爲什麼是鮑勃·迪倫?
(原標題:爲什麼是鮑勃·迪倫?)
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張漫子 王龍)“每年的這些日子,總有一個幽靈使大作家們感到不安。這個幽靈就是諾貝爾文學獎。”馬爾克斯在寫《爲什麼博爾赫斯得不到諾貝爾獎》時,一定想不到,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13日下午1時,在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的那一瞬間,世界人民收到了一顆丟向音樂愛好者的“炸彈”。
據諾貝爾獎委員會官網消息:美國歌手鮑勃·迪倫獲得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在美國歌曲傳統形式之上開創了以詩歌傳情達意的新表現手法”。
大巨蛋延宕 柯P欠國人一個道歉
鮑勃·迪倫,美國民謠詩人,在他75歲時折桂諾獎。
“這是一場屬於搖滾詩人的勝利”
金马奖/吴慷仁首次入围就成影帝!激动捂脸 邵雨薇温柔表情被拍
在以前,文學獎頒給了音樂人,一定是頒獎人“瘋了”。
在今天,當音樂家是一位詩人,是一位25歲時就被奉爲美國年輕人精神偶像的歌手,驚愕中於是有了新意。
人們評說,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開出了鮑勃·迪倫,苦了陪跑的村上春樹,可惜了已經“被得獎”的阿多尼斯。
我們還聽到了類似“這是一場屬於搖滾詩人的勝利”的歡呼,聽到了“村上春樹,請來聽我的演唱會”的尖叫。這些爆發在13日晚的評論炸彈,讓我們感受到了這次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之“燃”。
桃園科技取締大貨車 執法有漏洞
鮑勃·迪倫這個名字,讓音樂成爲表達人生觀和態度的工具。從1962年發佈首張專輯至今,鮑勃·迪倫在流行音樂界和文化界起到的影響已超過50年。公認的一種說法是,他把民謠變爲犀利的揭示現實的寓言詩,寫出了上世紀60年代甚至整個音樂史上偉大的數首詩篇。
寻找商业中的寡头竞争格局
泛着金光的諾貝爾文學獎獎章圖案,在今夜看來也似乎暗示着音樂與文學的某種關聯——年輕人坐在月桂樹下,爲文藝女神繆斯譜寫歌曲。“藝術使生活更美好”這句話刻在獎章上。
“鮑勃·迪倫賦予音樂的,關乎人類的改變和世界的某種顛覆。”法國文化部長菲莉佩蒂這樣評價。
重中之重的重中之重?赵少康:「这都」是最关键一战!
废后归来:皇上请接招
“任何我沒法唱的東西,我稱之爲詩。”
1961年1月的一天晚上,一個叫曼尼·羅西的老闆正在爲自己的咖啡館缺客而發愁。這家坐落在紐約格林威治村的小店,臨街只有一扇門,其餘全在地下室。
當晚,正好有位歌手在爲客人們唱歌。這時門開了,迎着風,一名16歲開外的少年拎着舊揹包、手提一把破吉他來到曼尼面前:“我從西部來,剛到紐約。我叫鮑勃·迪倫,我可以唱幾首歌嗎?”
MotoGP/杜卡迪内战未止「世界冠军明天出炉」瓦伦西亚冲刺赛速报
走上舞臺的鮑勃·迪倫一面不緊不慢地準備口琴,一面爲吉他調音,並開口向客人講敘自己的故事:“我這些年一直在各地旅行,去過所有伍迪·格思裡去過的地方……”
這成爲了迪倫“舞臺”形象的第一幅草圖。迪倫天真的樣子和他夾帶濃重南方口音的真誠敘說讓那個小鎮記住了他。
弹壳、万妮达加入张艺兴厂牌,要跟好兄弟GAI一起做蛋糕?
他的真實“建造”了他的音樂,繼而影響着聽他音樂的人。後來,格林威治村成了成就迪倫音樂的搖籃:他向紐約進發之前擁抱民謠、迷戀“垮掉的一代”的詩歌,這裡剛好是兩者的原鄉。
在與民謠相遇以前,搖滾樂最初只是汽車、女孩和少年的躁動。是鮑勃·迪倫讓搖滾樂有了思想,注入了關懷和理想主義。
那個50年代,“垮掉的一代”在咖啡館裡飲酒吟詩、聆聽爵士,而民謠迷在華盛頓廣場熱情歌唱、思索世界。用迪倫自己的話說,“民謠場景和爵士場景是非常緊密的。詩人讀詩時,我會在底下聆聽。我的歌曲裡有詩人現場搭配爵士樂朗讀的影響。”
《好声音》11年,除了梁博我最服他
他的音樂與他的詩在精神上交融,敘事上互補。“任何我可以唱的東西,我稱之爲歌。任何我沒法唱的東西,我稱之爲詩。”鮑勃·迪倫說。
爲什麼頒給一顆“滾石”?
桃竹苗灌区停灌 陈吉仲:水稻每公顷补助14万
“詩人”“搖滾”這些字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孩子”和“天真”。這恰是迪倫的品質,在還是孩子的迪倫身上就初有顯露。
我親愛的媽媽,我希望你
永遠不會變老,頭髮永遠不會花白,
全世界所有的人都會對你說:
庙不可言
“喂,這位年輕的女士,母親節快樂!”
這首說不上好的賀詞,是童年小鮑勃所作詩的雛形。它依稀有着詩人鮑勃後來風格的影子。
“願你可以造一把採擷繁星的雲梯,然後摘下屬於你的那顆;願你懂事時真實善良,願你永遠瞭解真理的方向。”他在後來的《永遠年輕》中這樣寫道。
“音樂和詩有着天然的聯繫,迪倫的作品無疑幫我們恢復並重建了這種關聯。”文學先鋒代表人物戈登·鮑爾這樣評價。
温馨家园 让弱势童安心成长
“我覺得自己先是一個詩人,然後纔是音樂家。我活着像個詩人,死後也還是個詩人。”鮑勃·迪倫自己說。
組委會認爲,鮑勃·迪倫歌詞中有着深刻寓意。“他在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歌表達”,是201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爲他撰寫的授獎辭。
更有擁躉者爲他醒目的風格着迷。
聯合報一周大事 11/19~ 11/25
“他的歌詞裡有故鄉的味道”“他遠離着那些陳詞濫調”……在倫敦考文特花園、在泰晤士河南岸、在布魯克林,鮑勃·迪倫的歌是不同膚色街頭藝人的心頭所好。受青睞的不僅是歌詞文本中新鮮的詩歌表達,而是藏不住的真實氣息——那些斷章、短句簡單直白,直擊心靈。
是經典,留下的就不只是旋律,不只是文本,而是音樂與詩歌合體後的靈魂,喚醒的真善美,喚醒的沉睡許久的理想主義者的天真。
最後,不妨翻出諾貝爾文學獎評獎標準看一看。諾貝爾在遺囑中說,獎金的一部分“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世運主場館 恐龍賽跑逗趣
真實,簡單,有力量——我們猜想,這也許是這一顆“滾石”捕捉到我們集體人格的原因。
“白日的時光慢慢地走,
我們注視着前方,努力不使之偏向,
就像夏日的玫瑰逐日盛開,
未踏之地
時光靜寂流逝
首富首富,冲向宇宙
沒有返回的去向”。
(原標題:爲什麼是鮑勃·迪倫?)
熊本强震 气象厅:灾民严防余震和大雨